创办时间:2006年 学科门课:工学 学制:4年
专业概况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学校重点特色专业,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省重点学科和“高分子与绿色化工”校优势特色学科平台,设有绿色化工和制药两个方向。本专业主要研究化工类生产过程的基本规律、理论和方法,用以解决与化工生产、研究、开发、设计和优化等相关的实际问题,隶属于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中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学科之一,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材料、生物、能源、环境和资源等新领域的发展和开拓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坚持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卓越工程师培养为目标,旨在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具备良好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理论知识较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在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精细化工及石油化工等化工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l 师资力量雄厚:化工专业为学校“三育人”先进集体、拥有省、市级各类人才,省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学校首届教学名师等;
l 实践创新能力突出:多次获得全国、华东赛区和省级化工设计大赛奖项;学生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和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l 求学深造有捷径:本专业大一学生可通过浙江大学直通车选拔考试,有机会转入浙江大学学习,大三学生可通过“3+1+1”联合培养项目选择去英国留学深造;
l 学生就业有前景:毕业生在研发、生产、质检、管理等岗位发挥骨干作用,多名毕业生就业3年后年薪超20万元。
专业建设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依托化工与制药研究所开展教学科研工作,2008年通过浙江省教育厅新建专业中期检查,2011年获得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研究方向主要为绿色有机化工、石油化工、新材料的合成、精细化学品的合成、环境工程、分析测试等领域。
师资力量
化工专业教师共23人,高级职称占比78.2%,全部为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1.3%。1人入选浙江省“千人计划”创新人才,2人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选,1人为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获得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坛新秀称号,2人入选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选,1人入选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选,3人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选,1人入选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选,2人入选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选,这是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科研经验的教师队伍。
人才培养
主修课程:化工原理、过程控制基础、化工过程开发与设计、工程软件应用、化工工艺学、化工设备设计基础、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工程、化工热力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等。
培养成果: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目标,以化工设计为核心,以工程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化工专业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上做了很多工作,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创新课题和学科竞赛,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2012年以来,在省级、国家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奖励55项。
2012年以来化工专业学生参与创新课题及学科竞赛情况一览表
本科生在中文核心期刊《环境化学》上发表封面文章 化工设计竞赛获奖
省挑战杯获二等奖 与名师对话——化制师生交流会
四点钟环保课堂支教活动 学术交流活动
海洋社赴东海海洋污染现状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队获浙江省优秀团队
培养成果: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目标,以化工设计为核心,以工程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化工专业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上做了很多工作,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创新竞赛等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自2012年以来,化工专业学生在全国、华东以及浙江省化工设计竞赛、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浙江省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物理创新竞赛等方面纷纷获奖,包括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浙江省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一等奖等。
举例:
化工专业学生在SCI、EI收录刊物和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研究论文:陈君良(2011级)、张佳丽(2013级)、俞林佳(2013级)、王燕(2013级)等;
2016年学院本科生在中文核心期刊《环境化学》上发表封面文章;
2015年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二等奖:陈俊杰、金宇良、林关就、蒋佳伊;
2015年浙江省化工设计竞赛二等奖:江秉峰、陈珂声、傅煌辉、戚龙弟;
2014年浙江省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一等奖:王勇、谢晟瑜;
2014年第六届浙江省大学生化学学科竞赛二等奖:纪成忠、刘月;
2014年浙江省化工设计竞赛二等奖:任佳伟等,三等奖:胡晓洁等;
2013年华东区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一等奖:董王旭、魏胡锦、姚屠鹏、王佳伟、金慧玲;
2012年,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朱宏亮、冯沥琳、王萍等;
2012年浙江省大学生高等数学(微积分)竞赛一等奖:胡晓洁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报考化学、化工、材料、环境、经管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也可在石油、制药、冶金、轻工、食品、染料、及其它精细化工等工业部门和环境保护、外贸、商检、海关等部门从事相关研究、开发、设计、管理等工作。
本科生在中文核心期刊《环境化学》上发表封面文章
与名师对话-化制师生交流会
化工所乙苯脱氢与产物分离装置
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室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室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解决化工工艺或过程开发中的共性工程问题,选择典型的工艺与工程要素组成一系列化工工艺与工程实践实验,提高工程 实践能力。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室主要面向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生物技术等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室现有面积220m2,现有实验设备总值约135万元,设备约108台 套。主要设备有:乙苯脱氢与产物分离装置、计算机控制多功能反应装置、多功能精馏实验装置、加压气液釜式连续反应实验装置、反应器返混性能测定装置、气液 平衡实验装置、反渗透实验装置、多相接触传递过程强化装置、新型反应器流动及返混测定、变温变压吸附、岛津气相色谱仪等。
多功能精馏实验装置
反渗透实验装置 |
反应器返混性能测定装置
计算机控制多功能反应装置常压操作 |
2、过程原理与控制实验室
过程原理与控制实验室是将原有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单元操作和工艺流程作为过程原理实验,系统地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相结合,创建了学科交叉的实 验系统。该实验系统从流程到设备设计尽量与工业实际接近,采用工业设备,以求营造一种工程环境。控制系统采用了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DCS)和现场总线控 制系统(FCS)。
该实验室面向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制药工程、材料工程以及自动化等专业学生。通过实验,既弥补了化工类专业学生的过程控制知识的缺陷,又解决了长期存在的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过程控制实验中没有控制对象的问题。
过程原理及控制实验室现有面积740㎡,设备总值200多万元。主要设备有气相色谱仪,喷雾干燥机,干燥速率曲线测定、膜分离、流体流动阻力测定、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精馏塔、吸收塔、对流给热系数测定、恒压过滤、转盘萃取等实验装置。
全自动精镏塔
洞道干燥实验装置
膜分离实验装置 |
喷雾干燥机
恒压过滤实验装置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装置 |
3、基础化学教学实验室
基础化学实验室下设基础化学实验室、中级化学实验室、综合化学实验室和普通化学实验室。
实验室现有专职工作人员5名,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初级职称3人,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实验管理员1名。实验室面积1440㎡,仪器设备总值400余万元。
化学实验室主要承担学院化学实验教学任务:其中普通化学实验面向土木工程、包装工程和求是班(理)等专业270余名学生,基础化学实验、中级化学实验和综合 化学实验面向生物工程、制药工程、高分子化工、生物科学等专业600余名学生。实验室全年完成实验教学任务6.5万人时数。
实验室在完成实验教学基础上,还承担学院基础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和组队参加宁波市、省实验技能大赛,并获得良好成绩。
代表学院参加省化学实验技能大赛
生化分院第六届化学技能大赛现场
4、分析测试中心
分析测试中心是一个专门从事化学化工产品、环境样品、化学性能参数检测的综合性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于二00二年二月开始筹建,二00三年二月正式投产运行,二00七年通过省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累计已投入大量资金,分析测试中心现有固定资产总额约400余万元。本分析测试中心在学院的直接领导下,管理层设有主任、副主任、技术负责人及质量负责人;机构下设综合室、检测室两个职能部门。
本分析测试中心现有实验室面积近600平方米,建有光谱实验室、色谱实验室等;分析测试中心配置有各类实验仪器设备二十多台架,主要设备有:高分辨液质联用仪LC-TOFMS(Agilent 6250)、气质联用GC-MS(Agilent 6890N/5937N)、气相色谱(Agilent 6890N)、液相色谱(Agilent 110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Nexus 470)、有机元素分析仪(EA 1112)、原子吸收(AA 800)、紫外光谱(PE l25)等先进的分析仪器设备。
本分析测试中心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和完善的管理体系。本分析测试中心对影响检测质量的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检测质量。本分析测试中心 还将本着“严谨、规范、高效、协作”的原则和对客户及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及时向客户提供科学、公正、准确的检测报告。
高分辨液质联用仪LC-TOFMS(Agilent 6250)
5、化工设计实验室
化工设计实验室是为拓展同学们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响应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而建设的实验室,配有AutoCAD、Aspen、3Dmax等常用设计软件及相关学习、参考资料,为同学们的化工设计的实践教学及化工设计竞赛提供依托和场地。共有约60m2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