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学院前身为始建于2001年的生物与制药工程系,2004年成立生物与化学工程分院,2011年更名为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首任院长俞庆森教授曾任宁波市药物设计与生物化工重点学科和宁波市药物化学重点学科负责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姚善泾教授曾任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系首任系主任和学院第一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其龙教授曾任学院制药工程专业首任责任教授和第二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
【教研师资】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现设有生物工程研究所、化工与制药研究所、生物与化学工程实验中心3个教学科研机构,开设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2个本科专业,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29人,91%拥有博士学位。与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多个高校联合培养硕博士研究生,并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学科建设】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院聚焦生物医药和绿色化工领域,逐渐形成了“1313”学科体系。“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先后入选“十二五”浙江省重点学科、“十三五”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和宁波市重点学科(A类)。
【科学研究】 学院坚持“立足宁波、依托浙大、放眼全球”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产业工程技术开发,兼顾基础研究,推进学院科研工作跨越式发展。建院以来,学院共获浙江省科技进步(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中国发明协会创业奖二等奖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奖三等奖1项,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二等奖2项,宁波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
【教研教改】近五年来,学院教师主持教研项目17项、省级一流课程7门、校级一流课程15门,获教学成果奖7项。发表教研教改论文82篇、主编出版教材1部。教师获浙江省高校实验室工作先进个人2人,学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人才培养】 学院现有在读本科生近800人、各类研究生40余人。学院坚持“为国家和地区培养卓越专业人才”重要理念,重视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近三年学院本科生获省级及以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内的各类学科竞赛奖项67项,获奖256人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19项。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SCI 4篇、EI 1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JCR1区论文3篇。近三届毕业生国内外深造率分别为29.87%、34.81%、30.68%。
【国际交流】 学院支持教师前往国(境)外高水平教育研究机构访学,并邀请美、英、德、加、澳、日、韩等国专家学者到学院开展学术交流。学院与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建立了3+1+1学生交流学习项目,并积极推进各类短期出国(境)交流项目,组织学生前往英国、波兰、日本等多个国家的高等学府学习交流。
【地方合作】 学院高度重视地方合作工作,立足宁波产业实际,聚焦绿色化工和生命健康两大优势产业领域,在重组蛋白质药物、新型疫苗、体外诊断新产品与新技术、氘代药物、化学药物制剂、能源材料、手性药物分离技术、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二氧化碳转化与利用等方向,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开展全方位合作,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问题,突破系列“卡脖子”难题。近五年来,协助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难题100余项;转让专利技术15项,技术转让总金额1046余万元;参与起草国家标准2项;牵头成立了2个市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企业、协会等共建有2个产业学院和1个校企联合研究机构。
(数据更新至2023年7月)